close

上週,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發表一個關於美國黑白種族問題的演說。演說的背景,是因為歐巴馬以前教會的牧師,用非常激烈的字眼批評希拉蕊和白人。對歐巴馬來說,面對這個危機,最安全的選擇或許是發表澄清聲明後,趕快迴避這個議題,因為這是美國政治中最敏感的問題。

但是他沒有。他選擇發表一個可能兩面都不討好的演講。結果這個演說被視為是美國政治中難得的誠懇、誠實的演說,因為很少政治人物願意公開談美國的種族問題。

他首先說,種族問題是美國不能忽視的問題。如果再不面對,就會像他的牧師一樣簡化現實,並只是放大現實中最負面的部分。然後他談到黑人與白人不願在公開場合講,但深植於心中的憤怒。他說,雖然來特牧師仇恨白人的言論不對,但是我們必須瞭解他們那一代的人成長背景,瞭解他們在那個種族不平等結構下的挫折與辛酸。而許多黑人面臨的不公義,例如教育與經濟資源,乃至社區的公共設施的不平等,至今仍然存在。

所以,「這些羞辱、疑惑和恐懼的記憶並沒有消失,他們這些年的憤怒和苦悶也依然存在。」「這些憤怒是真實的,如果只是一相廂情願地希望他們不再憤怒,而不瞭解他們的根源,只會更強化種族之間的誤解和裂痕而已」。

在這裡,他為那些具有歷史遺忘症的白人,上了一課黑白種族史。但是他馬上轉向分析為何部分白人也覺得是種族問題的受害者。

許多中下階級的白人不認為他們因為膚色而獲利。他們並沒有自動獲得許多好處,並且一樣在這個時代面對經濟的困難。然而,當他們看到有黑人因為種族不正義的歷史遺緒而在工作上或大學錄取被特別照顧,他們當然覺得不滿,因為他們不認為過去的種族不正義和他們有關,如今卻要背負這些責任。右翼政治人物過去剝削這些不滿,而打造了八零年代雷根的社會基礎。然而,要說這些白人的憎恨是被誤導的或是種族主義的,卻不承認他們背後的焦慮,也只是擴大種族間的矛盾。

要解決種族問題,歐巴馬說,黑人應該要接受歷史的負擔,但不要成為歷史的犧牲者。應該要追求生活各方面的社會正義,但是也要認知到,他們和白人面對的問題是一樣的:更好的健保、更好的教育和工作機會等等。對白人來說也是如此,造成他們生活困境的不是矯正種族不平等的政策,而是「充滿內線交易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的貪婪,以及被特殊利益支配的華盛頓政治」。

這是美國現在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繼續這種鬥爭與分裂的政治,繼續在電視上不斷播出萊特牧師的激烈言論,讓這成為選戰最重要的議題;然後下一次選舉,同樣的爭執、矛盾繼續發生。另一個選擇是,是去面對和解決這個國家真正重要、不分種族都面臨的議題。

你覺得上面這些議題眼熟嗎?是的,在上面每一個段落,我們都可以看到台灣的影子,當然台灣的族群關係沒有美國種族矛盾這麼嚴重。

有人說,台灣本來沒有族群問題,都是政客挑撥;或者,他們說不應一直回頭看歷史悲情。但迴避或遺忘,只會讓歷史上族群關係在政治與文化上不平等所造成的憤怒與屈辱不能被理解,進而被矯正。

另一方面,一如美國白人的憤怒,許多外省族群也認為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並非他們所造成,中下層的外省民眾也未享受到上層外省階級的好處,因而為如今背負這些原罪而感到委屈。尤其本土化浪潮下,他們所習慣的文化、符號都被迅速置換,也造成他們的不安。這些憤慨與委屈也很難被綠營本省族群理解。

於是,兩個族群都在現在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都無法瞭解對方的感受與故事。這是台灣當前政治衝突的最大根源。

此外,歐巴馬在談到美國的種族關係時,也強調「這些民眾的憤怒有時會被政客利用來鞏固權力,或者遮掩他們自己犯下的其他政治錯誤」。並且,許多右翼「電視談話性主持人和名嘴的生涯就是建立在批評種族主義的虛假,而不讓種族不正義和不平等有被正當討論的機會。」台灣不也是如此?兩個族群的憤怒與不安原本是真實而正當的,但是卻會輕易被自己支持的政客和名嘴所剝削,或是為對方陣營政客和名嘴所敵視。

這是二零零八年大選後台灣最大的挑戰:藍綠雙方如何能夠一方面誠懇地述說自己族群的歷史敘事、深層的憤怒與疑懼,另一方面也願意去理解對方族群的故事?政治人物無可迴避地必須踏出這一步和解之路,且說服支持者更有耐心去傾聽對方。然後,他們也必須深切反省過去的政治實踐----不論是藍營五十年的威權統治,或是綠營以本土之名但往往流於空洞或選舉動員的諸項政策。正如歐巴馬所提醒我們的:

「如果我們現在選擇走開,如果我們只是退回到各自的角落,那麼我們將永遠無法團結,並且開始去解決更實質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